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学院下设4个系、1个公共基础课教研室、1个智能物联研究中心和2个特色学院(即华为ICT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拥有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国家统招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63人。
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了一批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凝练出“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了“抓基础、重实践、强专业、育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
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有专长、业有专精、教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9人;骨干教师中有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3人;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长春市劳动模范1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最美教师”1人、校星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
教科研情况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33篇、EI检索42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1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董事会及党政班子正确领导下,秉持“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立足“一线实务、培养IT行业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信息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物联网专业实验室、人工智能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先进,能完全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学院依托优势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论证、教学计划编制研讨和修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表及里深入到课程体系、双师团队、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建设等多个方面,目前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华为ICT特色学院,开设了华为“云计算”特色班。近三年来,共有143人通过认证考试获得华为工程师证书,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拓宽了就业途径。
学院还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合作立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了人工智能学院项目,搭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动了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
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2019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4.28%。产教融合带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甲骨文华育兴业、国软力达科技有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就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达成了共建合作并陆续实施建设,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求,建立了一大批稳定的就业单位。
因教学定位准确,贴近市场,学院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学院毕业生深受各地企业的欢迎。建院以来,学院累计向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各类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其中不少校友走上了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一些校友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或管理者,深受社会好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兴产业的衍生,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学院所开设的专业,都符合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受到国家的重视,未来运用会更加广泛,人才缺口比较大,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学生获奖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育人氛围浓厚,重视学生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力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通过组织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全面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长学识、强技能、提素质的有效平台。
信息工程学院现已形成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为龙头,电子商务“三创赛”、“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为骨干,各类专业竞赛为主线的全方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近三年来,学生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0余人次、省级奖项200余人次,硕果累累。